孙悟空成佛前必须灭掉“哪把火”?
(西游说禅之六十八:灭却心火)
取经团队不容易,走到了“天尽头”也见不到西天。
“天尽头”是什么样子?请听高老庄“百晓生”猪八戒娓娓道来: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,是日落的地方,被称为“天尽头”。这里有一个奇景,就是日落时分,太阳坠落于西海之中,就像铁匠打铁一样,将烧得红红的铁块往水里淬火,伴随着“轰”的一声,水里冒起一阵热腾腾的烟雾;如果太阳在西海中淬火,那是多么壮观呀——猪师兄越来越会忽悠了,难怪孙悟空不相信,我们也不相信。
既然不相信,那就亲自调查研究吧。孙悟空经过细致考察,得出结论是:我们来到西天路上的火焰山了。
更让孙悟空难以置信的是,火焰山的来历竟然与自己有干系。据当坊的土地爷说,当年你大闹天宫时,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逃出来,顺脚踹翻了火炉,掉下了几块火砖,刚好掉到了这里,形成了绵延八百里的火焰山。有因必有果,今天,你种下什么,就回报什么。孙悟空一头雾水,反正自己干的坏事不少,多一单也没所谓,照单全收。关键是,收下也没有用,要克服呀!要不然,如何保师父过山呢。
能不能过山先且不说,我们要分析一下火焰山是什么。《西游记》既然是指导禅修的真经,在这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,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,经过万千妖怪的折磨,取经团队普遍出现了心理状况,他们喉干舌燥,他们心里烦躁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,看到红彤彤的一座山,就认作是火焰山了,事实上有没有火焰山呢?在哪里?
想当年,有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,请求追随大慧宗杲禅师出家。禅师笑笑,这不是你应该来的地方,你心中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,如妻儿啦,名位啦,财富啦,亲友啦……啦啦啦,人生太多的“啦”了!即使进了佛门,只是形式上进入了,心是永远进不了的。
将军非常坚决,一定要出家,对禅师诚恳地说:我什么都放下了!好吧,话既然说到这份上,禅师就让将军在寺里住一个晚上。第二天,将军早早起来,到佛堂礼佛。禅师明知故问:“这么早起来干什么?”将军回答:“为除心头火,起早礼师尊。”禅师问他:“起得这么早,不怕妻偷人?”将军一听,怒火三丈,指着禅师大骂,说你真不是东西,说话这么伤人。禅师哈哈大笑,说你看看,心头火这么大,我的扇子轻轻一摇,就燃烧起来,那算得上放下了?
由此看来,火焰山的火是心火,嗔心的火。佛家讲: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。可见嗔心的火的厉害。嗔心的火,是怎样得来的呢?
当我们遇到不高兴或不顺心的事情,就会生起嗔恚,身心就会不平静,由此会产生忿恨、嫉妒、恼怒等情绪,由此会产生仇恨之心,就会发生争斗,甚至相互残杀,演变成灾难。冲动是魔鬼,冲冠一怒为红颜,咬牙切齿鸣不平,怒火烧身,两败俱伤。生气、发怒、怨恨,这些都是由烦恼而引起的心头火,这就是嗔心之毒。
有人会问,取经团队何来的嗔心之火?很简单,他们走了一年又一年,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,渡过一条又一条的大河,降伏永远也降不完的妖怪,一点一滴的信心逐步被侵蚀,难怪猪八戒认为走到“天尽头”,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心中有了“天尽头”,现实就会现出“天尽头”,我想不仅猪八戒有这个想法,唐僧、沙和尚也会有。再说,取经过程也是修行过程,最后一点嗔心如果不消磨干净,永远到不了灵山。
仔细想想,人生气时,就好像乌云盖在心头,你越想驱散它,越驱不走。在现实中,没有谁喜欢生气,又无法避免不生气,即使涵养很好的人,也是经常生闷气。不管怎样,这心头火,却是被这怒和怨慢慢点燃,最后形成熊熊烈火,烧掉了亲情、爱情、友情。
如何灭却心头火?具有大智慧的曾国藩,采取“忍”的办法,非常善忍,“忍小忿以就大谋”,数十年的官场名利双收,往往能化逆境为坦途,屡历艰险而屡屡成功。他的成功,最终归功于一个“忍”字。
能忍当然好,不过要学会制怒、学会慎独就更好。后人称赞曾国藩“每逢大事有静气”,说得非常好。人就需要静,一种举重若轻的飘逸,一种安详的境界。安祥是一块智慧的美玉,它与豁达宽容结伴,同宁静慈悲为伍,以成熟丰富为内涵。一个人能有安祥的心态,便能从容地面对世间百态,云卷云舒,花开花落,一任自然,这便是一种永恒。
修禅的人知道这句话:安禅无须真山水,灭却心头火自凉。也知道这首诗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人要学会清闲,就会带来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