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僧用啥扫除了孙悟空的“遮羞布”
2018-03-20 08:47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 

唐僧用啥扫除了孙悟空的“遮羞布”

(西游说禅之七十一:自净其意)

 

没有妖怪时,唐僧总是去招惹。这次招惹,还像“狄仁杰破案”一样,揭开了一个离奇的谜底。

这天,他们见到十几个披枷带锁的和尚,四处乞讨,衣衫褴褛,惨不忍睹。唐师父于心不忍,“升堂”伺候,叫孙悟空去打听清楚,原来是自称含冤负屈的和尚。

据说,他们是祭赛国金光寺的和尚。该寺里有一件宝贝佛祖舍利,日夜放光,远近闻名,使祭赛国万宾来朝,一时成为“旅游胜地”。哪知道,某天夜里天降血雨,宝贝不翼而飞,国王认为是和尚盗宝,严刑逼供,最终没有下落,就对和尚们百般折磨,几乎到了死亡的临界线。

住在寺里享受“香火”的唐僧,记得自己一个誓言,就是见寺拜佛,见塔扫塔。夜里,在孙悟空的协助下,开始了“清洁工”的旅程。有人要问了,这见寺拜佛可以理解,见塔为什么要扫塔呢?

过去七佛对弟子有个共同的教戒,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这既是佛对弟子们的诫勉,也是修行的总纲。它的意思是通过严格持守戒律,广修善法,不断地净化心念,使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逐步清净。

在这个教戒中,“自净其意”是修行的核心。要达到这个核心,就必须从“诸恶莫作”的严守戒律开始,将普度爱护众生作为己任。在这个实践过程中,时时自我观照,不断反省检讨,处处下工夫,就会逐步去除贪心、嗔心、痴心等烦恼,自己的心地就会洁净起来,处于安然清净的境界。

唐僧扫塔只是外在的表现,内在体现出来的就是“自净其意”的意思。心地灵魂只有自己去打扫,才会逐渐彰显出佛性,别人是替代不了的。

有一天,鼎州禅师与弟子在院子里散步,忽然刮起一阵大风,树上掉下了很多落叶。禅师就弯下腰来,将树叶一片片捡起来,放在口袋里。弟子不解地问,老师不要捡了,明天一早我们就会打扫的。

禅师看到弟子领会不到背后的东西,就说,话不能这样说,你去打扫就一定能干净吗?我多捡了一片落叶,地上就会多出一分干净呀。

弟子还是不解,又问,老师,落叶那么多,您前面捡去,后面又落下来,哪能捡得完呢?

禅师说,落叶不仅是掉在地上,还落在我们的心地里,我捡去心地上的落叶,总有捡完的一天。

至此,弟子才明白老师的苦心,都是因事说理,充满了无限的禅机。

当年佛祖在传法的时候,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,是比较笨的典型,教他前的忘了后的,念了后的忘了前的,没办法,佛祖就问他,你会做什么?他说我会扫地,佛祖教他在扫地时,就念“拂尘扫垢”。他天天念,当成佛经念,时间久了心想,外面脏时,要用扫把去扫,心内污秽时要怎样清扫呢?就这样,周利槃陀伽开悟了,变成非常有智慧的人。

鼎州禅师捡去落叶,周利槃陀伽的扫地,与唐僧的扫塔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并且,唐僧通过扫塔的实证案例,为孙悟空上了一堂深刻的禅修课。

孙悟空通过帮助师父扫塔,意外地发现了塔顶宝贝的盗贼,原来是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虫所盗,为寺庙的和尚洗雪了冤屈,这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,“众善奉行”到一定的程度,就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。

为了夺回宝物,孙悟空与九头虫展开了大战,由于妖怪神通广大,孙悟空有点束手无策。好在他“自净其意”了,洗除了慢心,懂得了谦虚谨慎,便请到了降妖的“大哥”——二郎神,曾经击败孙悟空的高手。

以前,孙悟空是老子天下第一,他称老二没有人敢说老大。今天,孙悟空非常谦虚,见到二郎神称他为大哥,自称小弟。要不,当二郎神与取经团队开展联欢活动时,那些神将说“大哥莫忙”,“孙二哥也是贵客”,对这种排名的变化,孙悟空也愉快地承认了——一个甘当孙二哥的齐天大圣,彰显出无边的强大!

其实,佛法中的百千法门,都是为了“自净其意”而施设。它告诉人们,修行不是向外求的,而是从“诸恶莫作”的严格自律中,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,这个“恶”不仅仅是恶业,也是日常中的杂念,不善行为,不当想法,等等。同时,要做好人行好事,日行一善,天天不断,就会使心意变得良善,才能反省内观,清净心意,歇下妄心,时时净化升华,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。

捡落叶也罢,扫地扫塔也罢,实际上是捡心里的妄想烦恼,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,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,禅者只要当下安心,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。儒家主张凡事求诸己,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,故人人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,扫去心塔上的灰尘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